当前位置: > 利来w66旗舰厅 >

回忆烈士于化卿

2024-05-17 21:05:31|发布者: admin| 查看: 159| 评论: 0

在宜阳县的段村陵园里,有元老于佑任为其所题于化卿烈士之纪念碑。 于化卿,原名广...

  在宜阳县的段村陵园里,有元老于佑任为其所题“于化卿烈士之纪念碑。”

  于化卿,原名广选。生于清光绪十二年(1887年),牺牲于1917年(民国五年8月)宜阳县城关镇人。

  于化卿母亲楚氏,是宜阳寻村人。因此,于化卿从小就在外祖父家读书。清光绪三十三年(1907年),十七岁的于化卿就步入荥阳警务学堂简易科学习。随后,又入开封梁垣陆军小学。在孙中山和革命风潮的影响下,更加关心中国之命运。积极投身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,积极响应武汉革命军起义,组织革命人士,定于1911年4月3日夜12时发动“举火为号”的河南武装起义。后因革命军内部混入的张光顺,汪玉山告密,而起义失败。使河南辛亥革命11位烈士牺牲。于化卿也同时被捕,后经河南咨设局革命党人,千方百计营救出狱,回到宜阳老家。本想再举宏图,但因当时豫西革命形势,急趋直下,而奔走他乡。

  1912年,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,当上了临时大总统。他又玩弄各种阴谋手段,大搞复辟登上洪宪宝座。于化卿看到革命果实被掠夺,过度衰伤,双目一度失明,并深入虎穴,寻机刺杀袁世凯,为革命党人报仇,终因身单力薄而告终。

  国民政府成立的第二年,1913年7月,河南陆军学院停学的学生,升入南京第三陆军预备学校。于化卿旋即赶赴南京,恰逢黄兴在南京组织兴兵讨袁,他被编入讨袁军教导营,住南京第三预备学校。

  不久,黄兴写信让于化卿等六位学生回河南,联合发动鲁山白朗起义。这时的河南是袁世凯控制最严密,对袁最忠诚的地方。控制河南军政大权的是袁世凯统一党成员刘镇华。他利用手中的权力组织军警、联合办公会专门抓捕革命党人。

  于化卿一进入河南开封,就被军警监视,同行的杨体锐等人被捕后被杀害,黄兴的信被搜出,刘镇华将其献给袁世凯,信被刊登在《时事豫报》和《大公报》上。于化卿闻讯后回到豫西,因其名声过大而被通缉,家中多次被搜。看到无法在豫西停留,就旋即去到上海,等待时机,再举革命。这时恰遇在军校的教师,给于化卿讲了上海的形势,说要抓捕他的警察,正在四处搜捕革命党人,请急速离开。无奈,于化卿当机立断,东渡日本,寻找孙中山先生。

  1914年,于化卿见到孙中山先生。被赞其“有胆有识”,遂任命他为河南中华革命党代表,开展联络河南革命党工作。

  1915年受孙中山之命,为河南督办军务,同湖北熊雷怀发展豫鄂革命武装力量。联合一切力量响应讨袁,掀起新的讨伐袁世凯的斗争。这时,豫西刘镇华驻军发生内讧、哗变,认为是于化卿策划其中,又在河南全境缉拿于化卿。

  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国会非常会议,组织护法军政府开展北伐革命。于化卿奉政府之命前往陕西、山西、甘肃组织发动革命运动。并打算前往陕西三原会见靖国军首领于右任,张昉结成革命运动同盟组织会,扩大革命力量,消灭军阀势力。8月4日,于化卿路过灵宝时被刘震华的部属贾济川、王卓吾杀害,时年二十八岁。

  1918年,在宜阳县锦屏山麓的香山庙内,建立了于化卿专祠,内有生前各界人士题写的碑文十数篇。是宜阳人民纪念他的最实际行动。革命经过千辛万苦,千万人流血牺牲,终于胜利了。人民当家做了主人,于化卿烈士的愿望已经实现,于化卿烈士安息吧。

  于化卿,曾祖凤翔,祖父承烈,父清廉。举家世代书香门弟,同胞姐妹8人,兄弟5人,化卿排行第四。大哥丹青,我党工作者。二哥光斗少亡。三哥祝卿在煤矿工作。五弟苏氏在部队福建。于化卿妻胡氏,得到其夫为国捐驱的消息,几次要自尽寻夫。但看到女儿已无父,自己再走了谁来抚养女儿?因此忍痛藏恨,昼夜纺线织布,勤俭持家,抚养女儿成人。

  民国二十九年(1941年),革命大业将次完成,中央追认于化卿为烈士,并给抚恤。解放后人民政府对于化卿遗孀胡氏,按烈士给以优抚,使其乐度晚年。

  作者简介:程卫东,男,1947年生,洛宁县大原村人,县政府烟办原副主任,2008年退休,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,中国国学研究会会员,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顾问,洛阳市姓氏研究会理事。


郑重声明:
本文转载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其内容与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有价值的信息,如采编人员采编有误或者版权原因,欢迎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核实后修改或删除。

Copyright © 2002-2017 DEDECMS. 织梦科技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